top of page
Search

Brighter Living 拍得出的貝多芬

  • Writer: Tony Chan
    Tony Chan
  • Jun 5, 2016
  • 2 min read

Everyone can be a Beethoven. Everyone can make a music tempo. Everyone can use around boring items to make a funny scene. We can release the pressure in music. Let you find the pleasure rhythm.

每個人都可以是貝多芬,每個人都可以營造音樂的拍子,每個人都可以將生活中沉悶的事物發掘有趣的聲音,為你從日常充滿壓力的環境釋放,帶領你找回歡樂節奏。

誰說自由空間、無敵海景與寧靜環境才是詮釋著理想生活?其實擁有貝多芬,就是擁有brighter living。

貝多芬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,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,他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。在東亞,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、35首鋼琴奏鳴曲、10部小提琴奏鳴曲、16首弦樂四重奏、1部歌劇及2部彌撒等等,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。

而他的歡樂頌是最著名,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,貝多芬為之譜曲。

當中詩詞卻令人響往

「啊!朋友,不要這些調子!

還是讓我們提高我們的歌聲

使之成為愉快而歡樂的合唱

歡樂!歡樂!」

首段的詩意,不就是表達了brighter living的嗎?

在窩居裹隨心所欲地哼起貝多芬的曲調,任何人都可以唱起歡樂頌,你和我都是貝多芬,你和我能共享歡樂頌。而你不再是樂迷,而是作曲家,在你的聲音中譜寫出歡樂頌就是普照大地,那和諧而那些節拍彷彿注入生命的能量,在空氣呈現著音符的跳動,更深的體會之間,讓內心得到沉澱,是屬於你的天籟之音。

我們的execution是利用生活中不同的鎖碎物品,例如咖啡聲、拉倚子聲,做節奏配上歡樂頌,就是brigher living的奏嗚曲,令人歡暢。


Comments


Recent Posts
bottom of page